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,我们可能需要对硬盘进行彻底擦除,以防止数据恢复,保障隐私安全。无论是出售旧硬盘,还是处理敏感数据,以下介绍如何使用 Windows 自带的工具彻底擦除硬盘数据,依旧是不用第三方工具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note.mk 笔记在使用中,会遇到一行文字太长,而不好复制的问题或者滚动条左右拖着查看的难题。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加一个warp="hard" 就好了,但是如果要左边的行数也能对齐的话,就需要花一点小心思了。

用来实现的是采用画布来计算每个文字的宽度,文字宽度累加,超过 textarea 的可视宽度后进行换行。同时在数组设置一个值,记录触发换行的次数,然后左侧行数根据文档换行的次数进行空行。这样可以做到了和实际行数的一致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为了快速完成学习视频的观看时长要求,有的播放器可以设置观看速度,一般最高就是2倍速。但是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。可以通过浏览器内置功能手动设置播放的速度,而不依赖第三方工具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最近在进行图片压缩时,发现使用GD库进行压缩效果还可以,但当压缩到目标大小时,画面有些模糊。后来搜索到了一个工具,名为jpegoptim,它展现了比GD库更好的图片压缩效果。以下是该工具的简介及使用方法。

jpegoptim 简介:

官方网站: https://github.com/tjko/jpegoptim
使用方法: https://www.kokkonen.net/tjko/src/man/jpegoptim.txt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前一段时间买过几本书,发现了一个这类书的事实:有些书,只看看目录就算读完了

目录即精华,每个章节标题都在用最时髦的关键词撩拨你的焦虑。但当你真正翻开内页,会发现作者不过是用200页的篇幅,把目录里的12个标题反复水煮了15遍。

这类书籍的创作公式堪称工业化:

  1. 抓取年度热词(认知/格局/底层逻辑)
  2. 排列组合生成目录树
  3. 每章填充3个名人故事+2句名人名言+1碗鸡汤

这类书籍的三大原罪:

  • 概念套娃:用新名词重新包装常识
  • 案例堆砌- 从爱迪生到马斯克的故事排列组合
  • 密度塌陷:真正原创观点不足百字,甚至标题都可以把内容概括。

这类书籍非常乏味,1块钱一本买来也是亏。

真正的思想从来不是目录能概括的。真正好看的书,读完之后会有一些突然空虚感觉,怅然若失。